近幾年來隨著規?;B殖業的發展,呼吸道疾病呈遞增趨勢,尤其是以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及高死亡率為特征的傳染病給養豬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很多養殖戶對副豬嗜血桿菌病缺乏足夠的認識,這也是導致本病廣泛流行的重要因素。
春季氣候逐漸轉暖,濕度升高,細菌病的發病率也將隨著升高。為了使養殖戶更好的認識本病,提早預防,我們通過一些成功的經驗就本病及其防治與廣大養殖戶分享。
一、流行病學及臨床癥狀
副豬嗜血桿菌病是由副豬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接觸性細菌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是發熱、咳嗽,呼吸困難,消瘦,皮毛粗亂,食欲不振,厭食,反應遲鈍,關節腫脹,跛行,顫抖,共濟失調,可視黏膜發紺,側臥,隨之可能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但以春秋季節發病率和病死率居高。副豬嗜血桿菌只感染豬,可以影響從2周齡到4月齡的仔豬和青年豬,主要在斷奶前后和保育階段發病,通常見于5-8周齡的豬,發病率可達40%,嚴重時死亡率可達50%。病豬和帶菌豬為主要傳染源,無癥狀的帶菌豬是主要的傳染源,病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內。
二、防治
1、疫苗接種:母豬產前4-6周、仔豬1周齡及3-4周齡各接種一次,公豬一年兩次免疫接種即可。
2、藥物治療和預防
(1)藥物治療:病豬肌肉注射萬壽福6mg/kg體重,每日1次,連用2天。同時全群豬添加藥物預防,雙頭孢800-1000g/噸,金霉素300ppm,支原凈125g/噸飼料,連用3-5天。
(2)藥物預防:仔豬斷奶后飼料中添加,雙頭孢500g/噸飼料,多康1000g/噸飼料,強力霉素200g/噸飼料,連用3-5天。
3、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環境衛生狀況,做好豬瘟、偽狂犬病、藍耳病等免疫預防工作。
|